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據國家旅游部門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民宿53852家,而在2015年,我國客棧民宿的數量則為42658家,預計到2020年,民宿市場能達到300億規模,顯而易見,這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小產業”。
雖然目前民宿市場仍與酒店業存在較大差異,但并不妨礙它成為一塊嶄新的蛋糕,各大酒店集團相繼殺入,資本紛至沓來,短租平臺橫空出世,都讓我們見證這一片藍海是如何成為紅海的。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有的民宿盈利了,有的民宿虧本了,對很多人而言,開民宿成了賭博,認為民宿賺不了錢。
但民宿真的賺不了錢嗎?
自從民宿傳入中國,逐漸分成了三種民宿,一類民宿是房東用多余的房子來開展業務,投入很少,也不需要太多的設計,經營服務都是自己在做,房價大多處于幾十和三百塊的區間內,盈利其次,最主要的是情懷。
二類民宿主要由個人創業者構成,投資中等,房間不多,大多為租費和裝修費用,做民宿客棧一半是為了情懷,一半是為了盈利,經營壓力較大。
三類民宿有資本的注入,數額在幾百萬到幾千萬不等,規模較大,專業的設計團隊會將民宿的定位、資金的使用規劃、裝修裝飾設計、供應商的產品監管與施工質量進行把控,有著普通民宿沒有的標準與品牌,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并不是很擔心經營問題。
所以,這里主要講一類和二類民宿的盈利模式,情懷不能當飯吃。
一、入住
毫無疑問,民宿的入住率是創業者的主要收入來源,其中游客占據了主流地位。因此,民宿客棧一般都建在風景區,文化區,休閑娛樂區,藝術體驗區等等,生意的興隆與旅游業的淡旺季息息相關,價格隨之而波動。在淡季時,半個月無人光顧實屬正常。
提高入住率有很多方式,例如增加營銷渠道,曝光自身知名度,必要時降低價格。但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民宿所在地段與自身品質才是決定性的因素,真正想做到在淡季時也能有高入住率,最好是找準目標人群,尋求特色,避免同質化,切忌照搬模仿。
試想一下,當千篇一律的民宿中出現了一個“另類”,旅客會選誰?
須知,民宿火爆的原因,正是它的多樣化。
二、增值產品
我有一個在香格里拉開客棧的朋友,一共九間客房,房租每年46000,裝修改造花了接近50萬,開業一年下來,各項收入加起來的毛利一共五十多萬,也就是說一年就實現了回本,現在處于絕對盈利的狀態。
那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實很簡單,一旦入住客棧的客人去景區進行消費的話,包括門票在內客棧都會得到返點,客棧也能依靠售賣耗牛肉干、松茸等當地特產實現額外收入。中國的經濟正在飛速發展中,中產階級增加,不要小看如今游客的消費能力。
如果只是入住收費的話,盈利模式未免太過單一,民宿依山傍水,坐擁美景,接地氣,比傳統酒店更好開展其他的盈利項目,除了老板娘不能賣,其他的都可以賣。
三、建立民宿文化
什么叫民宿文化?說簡單點,就是做游客沒有接觸到的生活方式。
很多民宿經營者往往以為把一些當地文化或者外地文化的標志性的東西,搬到自己的民宿里擺設,就形成了一種文化。但我想告訴大家,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想法,我們要做的是民宿文化,而不是一個陳列各種展覽品的博物館,不僅要旅客看,更要讓旅客真實感受。
這里可以舉個很好的例子——日本溫泉旅館。
僅僅聽聞它的名字,甚至沒有實際接觸,一幅充滿異鄉氛圍的畫面慢慢在我們的腦海中浮現:櫻花,和服,榻榻米,霧氣繚繞的溫泉房。
倘若“日本溫泉旅館”中沒有壽司,沒有和服,沒有榻榻米,沒有溫泉,我們還能想象出這幅畫面嗎?
所以,建設民宿文化需要從衣食住行四個維度著手。
四、節省開支
很多經營者都存在著一個誤區,只有收入是盈利模式。其實不然,減少開支,省下成本,不就變相地提高了盈利么?
這方面能改良的地方有很多,我先說很重要的一個。
如果說房屋是民宿業的身體,那么民宿管理系統便是民宿業的大腦。質量差的“大腦”,無法將身體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成了瘸子,效率低下,在旅游旺季、游客爆滿的時候,還會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浪費人力成本,影響口碑。
反觀質量好的“大腦”就沒有這種擔憂,功能齊全,操作簡單方便,雖然購買時或許會貴了點,但在后續使用過程中,足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除了旅游民宿,有別于它的城市民宿更需要一個優秀的民宿管理系統。
因為城市房東的房源大多比較分散,傳統門禁需要東奔西跑給客戶遞交鑰匙,不說時間與精力,車費油費累計下來也是一大筆金錢。
針對這種情況,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像夢旅程酒店開發出來的客戶微信自主訂房系統,如果民宿安裝了智能門鎖,從訂房到入住,根本不需要房東親自出面,既省去了許多時間,也方便了客戶,依靠云端,還不用擔心系統來不及更新換代。
總之,隨著民宿業的發展,民宿的盈利模式必將越來越豐富,但也要有所取舍,貪多嚼不爛。